網頁

星期六, 11月 09, 2013

各家非客製旗艦耳道視聽:續 Fitear TOGO334,Shure SE846。

接續上一篇,有寫過AKG、Sennheiser、Ultrasone的旗艦耳道聽感。
詳情洽:K3003、IE800、IQ聽感

今天有幸去加煒聽了Shure SE846與Fitear TOGO334。
售價上面SE846為999美金,為最近最熱門的非客製旗艦耳道!
TOGO334日幣換算也差不多999美金,為目前台灣討論度最高的非客製旗艦耳道。

SE846與TOGO334都同為這次價格進1000美金的新旗艦!且兩者皆是四動鐵單體的規格,與其他大廠皆是純動圈或是動圈混動鐵的新旗艦不大相同。

Shure SE846


SE846為shure第一隻四動鐵單體的耳道式耳機,而且價格由SE535 LTD版的500美金左右,直接跳一倍達到了999美金。
四單體(雙低、一中、一高)
並使用了True Subwoofer的新技術。
True Subwoofer就是使用十層特殊切割的不鏽鋼焊接,讓裡面的低音管路可以達到四寸長,進而加強低音的下潛度!
另外和K3003一樣,shure有提供三組不同的音管,可以依喜好調整三頻的量感,這邊試聽都是用預設的藍色預設音管。










SE846與眾家旗艦非常不同,是非常shure的調音=_/=!,動鐵味很重,訊息量多,音場的感覺很像在錄音室內,聲體偏中低頻(相對其他旗艦耳道的調音)。
低音絕對是這次SE846的最大亮點,動鐵味很重的低音,量感多但不會糊,而且下潛非常深,是我目前聽過純動鐵耳機中低音沉最深的一隻。
人聲保持shure一貫特色,靠前,稍微帶點染,又不失細節厚度。
聲底較IQ憨,高頻較無刻劃,結像大約與IQ同等級。
個人觀感:SE846聽人聲很不錯,適合流行與抒情樂;速度感不慢,但搖滾樂鈸聲較不明顯,純樂器與大編織可能不太夠力。


FitEar TOGO334

Fitear非客製化旗艦!
四單體(一低、雙中、一高)
在高音的音管部份使用鈦材質的音管防止高音的遞減。
換算日本的售價約999美元。(台灣售價接近NTD:38k)











TOGO334雖然同SE846為四動鐵單體耳機,可是聽起來完全不像多單體動鐵耳機,三頻銜接很滑順,音場優異寬度與深度大約與k3003同,結像大約與IE800同。
低音量感算多感覺像動圈,下潛略遜於IQ與SE846,但以純動鐵耳機來說已經是極優異的等級。
人聲也是TOGO334的強項,同IE800為清亮、厚度足、帶細節,但齒音感較少較不在意訊源。
空氣感不錯,高音的量感約與k3003同,但較無殘響與延伸。
個人觀感:為很雜食的一隻耳機,整體感覺像中高音柔化處理,低頻收斂變好的IE800。除非真的對高頻段很要求,不然TOGO334會是一隻雜食很推薦的選擇。


綜合所有超過600美金旗艦耳道耳機總結:

價格:K3003(1150) > TOGO334 = SE846(999) > IE800(990) > IQ(650)


音場部份(價格指標!?XD)
音場寬度:K3003 = TOGO334 > IE800 > IQ > SE846
音場深度:IE800 > K3003 = TOGO334 > IQ > SE846
結像(定位):K3003 > IE800 = TOGO334 > IQ = SE846
三頻部份
高頻延伸:IE800 > K3003 > TOGO334 > IQ > SE846
高頻亮度:IE800 > K3003 > TOGO334 > IQ > SE846
低頻速度:IQ = SE846 > TOGO334 > K3003 > IE800
低頻量:SE846 > IQ > IE800 > TOGO334 > K3003
鈸聲:IQ>> K3003 = IE800 = TOGO334 > SE846(IQ勝出很多,SE846幾乎沒有。)
人聲厚度:SE846 > TOGO334 = IE800 > K3003 = IQ
其他部份
動態:IQ > K3003 = IE800 = TOGO334 > SE846
動態範圍:k3003 > TOGO334 = IE800 = IQ = SE846
聲音密度:SE846 > IE800 > TOGO334 > K3003 = IQ
人聲:
k3003清亮清晰偏薄。
IE800清亮清晰。
IQ較乾、人聲較遠偏薄。
TOGO334清亮清晰聽感滑順。
SE846清晰微染較厚聲。

綜合個人觀感:
K3003、TOGO334:為這次所有耳機中, 相對均衡的兩隻,聽甚麼都有模有樣,分界點大概是,偏人聲多選TOGO334;偏樂器多選K3003。
IE800:有點癖性的低音、較多齒音的人聲與較亮的高音,需要配合訊源調整方能達到雜食的狀態。
IQ:適合搖滾與重節奏感類型的音樂類型,想要層次多下潛深的低頻、夠刮的電吉他,夠亮的鈸聲就選IQ!
SE846:喜歡shure的調音、帶染色的人聲,且覺得SE535的低音不夠沉者,SE846是唯一選擇!

星期一, 6月 24, 2013

各家非客製旗艦耳道試聽:Ultrasone IQ、Sennheiser IE800、AKG K3003

前陣子有在G+發過這篇文~想說把他在整理整理丟blog囉 0.<

某天前往耳機店聽了K3003、IE800與IQ
德國amazon報價分別為歐元:1150、990、650。
而且性能也明顯的表現在價位上XD
用ipod touch 三代直推的結果。

AKG K3003

K3003為世界上第一個價位超過600美金的非客製化耳道…
也是少數動圈混動鐵的耳道式耳機。
為一動圈(負責低音)、雙動鐵(負責中高音),且有中高低三種慮音網可換。



K3003(預設慮音網):
音場寬敞且有足夠的深度、高頻空氣感比擬開放耳罩,完全不像入耳耳機。
低頻速度感適中,量感不會讓人覺得少。
人聲稍微缺少點厚度,但足夠清亮與清晰。
有明顯的廳堂感,佈滿華麗的中高頻泛音。(感覺這方面跟HD700很像)
弦樂表現很亮眼,極高頻的延伸與消散非常的自然。
個人觀感:弦樂優美,人聲還不差、大音場聽大編織很不錯。很雜食,基本上沒有不適合聽得類型。

Sennheiser IE800

AKG發表價位高達1150美金的K3003,以及Ultrasone發表旗艦耳道IQ。
同為耳機大廠的Sennheiser也發表了旗艦耳道IE800
保持Sennheiser的特色…IE800依然是單動圈單體的耳道式耳機!售價990歐元。



IE800音場深度優異。寬度、結像與細節略遜K3003。
極高頻較亮且延伸優異。
充滿低頻泛音,包覆感強烈,但是低音實在有點糊。
人聲有足夠的厚度、且較靠前,感情比較足夠。
個人觀感:IE800聽小編織演奏與人聲不錯。大編織在深度與低頻泛音加持上氣勢不差!就聽搖滾會有低音糊一片的問題,可能要靠前端改善...

Ultrasone IQ

在K3003熱潮下,Ultrasone也發表了自家的兩隻耳道:Tio與IQ。
其中IQ為超過600美金的新世代高階耳道!
IQ為一動圈一動鐵的耳道,售價650歐元。

 

IQ不管音場、結像或是人聲的表現都遜色以上兩者不少。
但是低音反應、量感與下淺深卻是勝過以上兩著不少。
整體聲調比較憨、高音暗、延伸遜於其他兩者,但是鈸聲表現較優異。
電吉他的顆粒感充足、在水樹奈奈這種類型的jpop與部滿電吉他類型的搖滾樂,表現實在是其他兩者無法相比的。
個人觀感:在鈸聲與低音的表現上非常亮眼,聽搖滾樂很刺激!但在結像與人聲表現就不是很優異,人聲感覺有點乾。

總結:
音場部份(價格指標!?XD)
音場寬度:K3003>IE800>IQ
音場深度:IE800>K3003>IQ
結像(定位):K3003>IE800>IQ
三頻部份
高頻延伸:IE800>K3003>IQ
高頻亮度:IE800>K3003>IQ
低頻速度:IQ>K3003>IE800
低頻量:IQ>IE800>K3003
鈸聲:IQ>>K3003=IE800(IQ勝出很多)
人聲厚度:IE800>K3003=IQ
其他部份
動態:IQ>K3003=IE800
動態範圍:k3003>IE800=IQ
聲音密度:IE800>K3003=IQ
人聲:
k3003清亮清晰。
IE800清晰較有厚度(感情)。
IQ較乾、人聲較遠。

綜合個人觀感:如果已經有K3003另外兩隻真的不太需要考慮、除非真的很喜歡森海的調音,或是喜歡Ultrasone的搖滾表現。
畢竟K3003的音場與結像表現,可以聽得出來他是比IE800高一個檔次;比IQ高兩個檔次的耳機。
而且K3003還有高音與低音率網可以換。
除非想聽鈸聲與極轟的低頻!那IQ可以考慮。
想要較有韻味的人聲,哪就試試IE800吧!
待七月看看Shure SE846是否會有試聽,雖然shure除了人聲之外其他都不太期待qq
不過還是想把各家的旗艦耳道作個統整。
屆時再一起把Shure SE846與 Fiteat TG334作個補完!
兩隻同為人聲強調的四動鐵耳機!這場戰鬥一定值得期待!

星期一, 4月 01, 2013

美金價位1000耳機HD700、GS1000、T1!亂鬥!

因最近可能會去日本購買耳機,在日本拜耳T1跟深海HD700的價位比起台灣,美國真的是很有競爭力。大概都落在80k日幣。至於Grado就差不多...雖然日本還是比台灣便宜一點。

於是,我就花了四個小時在加煒用自己的Dacport聽惹幾隻耳機。中場有HD650跟T70、RS1i插花。不過重點聽得還是GS1000、HD700與T1。(現役DT1350、HD650)


Grado GS1000


先講講GS1000,為Grado的次旗艦。我第一之入手的開放耳機,就是Grado的SR-80。之後聽過SR-125、325i、PS500與RS1i,基本上聲底都是相同的:較清亮的中高音、低音瞬態表現不錯、整體聲調活潑、但缺少一點厚度。

整體:
基本上GS1000也是朝著這種方向走,不過他在低頻泛音與音場寬度上明顯強出RS1i很多,而且整體聲調平衡,高頻比起RS1i與PS500來說稍微暗一點,但變得耐聽許多!人生直白稍微有點刺激。(不過也是相對HD700與T1來比較。)雖然只有32歐姆...不過感覺比600歐姆的T1難處理。

音場:寬度來說大概是在T1之上HD700之下,深度大約就是RS1i的深度。

高頻: 算是比較直接的高音,沒什麼殘響也沒甚麼堂音,相對HD700與T1感覺少了點厚度。

中頻:稍薄、屬於直白帶有點侵略性的人聲。

低頻:是這隻耳機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,量多、瞬態較快又有鋪滿整個頻段的低頻泛音!


Beyerdynamic Tesla 1 


拜耳的旗艦耳機!聲底與我的DT1350差不多,但會有更好的深度與寬度。屬於較沉著穩重的聲調,突出的中頻與清亮帶厚度的人聲大概是這隻耳機的強項!

整體:
T1一直是我想入手的耳機之一,就在於他的音場大概就是HD650的基調在加寬加寬一點點。三頻的密度與質感,大概就跟DT1350很相似。大概就是HD650+DT1350但少了些低頻泛音。基於600歐姆的阻抗,我用Dacport推絕對沒辦法把所有的音場都推出來。不過這隻T1應該沒run夠,聽起來有點控制不佳,而且低頻沒出來。

音場:在Dacport下可以推出足夠得寬度與深度,因為中頻較靠前,所以在前後的層次感是明顯於其餘兩者,深度聽起來也是相對最深的。

高頻:如同DT1350,極細膩的線聲、殘響表現明顯,且有繚繞的空氣感。

中頻:應該是T1最大的特色,清亮細節多、厚度足夠的人聲、拉的較近的中頻,有三者最好的人聲凝聚力!

低頻:在很久之前聽到的T1,他的低頻應該是多於HD700,不過今天聽到的T1可能run不太夠,瞬態表現不差,但是低頻量卻是三者最少的?不過T1我至少也聽四五次,只有這次覺得低頻量比HD700少,所以還是可以推斷T1 run開會有量足夠,下潛很深的低頻。(應該與DT1350狀況相似,runing的期間會有無低頻期。)



Sennheiser HD700

深海最新的開放式耳機,如果以型號對應,應該視為HD650的升級版,不過事實上應該要當成新耳機來看,因為HD650有的他幾乎都沒有...

整體:
相對HD650,HD700的聲音完全不是基於HD650的聲底升級...HD700不但沒有HD650的音染在高頻的亮度與低頻的瞬太都是非常不同於HD650,更不用說定位、結像與音場,都不是基於HD650的音場模式作加寬加深。相較於GS1000與T1,HD700的聲體就較含蓄溫和。為三者較能輕鬆聽的類型。雖然阻抗達150歐姆,比GS1000高五倍...但卻是這三支耳機之中,最好驅動的一隻。

音場:
音場絕對是HD700的強項!如果說T1像在錄音室、GS1000像在小型演奏廳,那HD700就是在大型的演奏廳聽音樂。而且堂音明顯,結像與定位感覺是三者中最完整的。

高頻:
雖然三者都是屬於暗聲的耳機,但是HD700有著比HD650更細膩與T1差不多的線聲,且亮度也是三者最亮的。堂音+殘響營造出很特殊的高頻空氣感,為三隻耳機中我較喜歡的高頻表現。

中頻:
位置適中,人聲不會拉過進也不會太遠,雖然細節沒T1多,但是厚度較T1厚實,雖然少了HD650的音染,但人聲較有韻味的特色也算是保留住了。

低頻:
完全一掃深海家速度較慢的鋒芒。HD700的低頻瞬態較GS1000慢一點,但和T1差不多。不過特色明顯的低頻泛音也跟著被掃光惹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我是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總結:系統為dacport直推情況下

配戴感:HD700 > T1 > GS1000
配戴容易度:HD700與T1隨帶隨聽…唯GS1000不調整耳罩位置,兩邊聲音會不平均。

音場:
寬度:HD700 > GS1000 > T1
深度:T1 > HD700 > GS1000
結像:HD700 > T1 = GS1000
殘響:T1 = HD700 > GS1000
堂音:HD700 > T1 = GS1000

三頻:
高頻量   :T1 > HD700 > GS1000
低頻量   :GS1000 > T1 > HD700
中頻厚度:HD700 > T1 > GS1000
細節量    :T1 > HD700 > GS1000
低頻下潛:T1 > GS1000 = HD700
低音瞬態:T1 = GS1000 > HD700

其他素質:
聲音密度:T1 > GS1000 > HD700
微暫態    :T1 > GS1000 > HD700
動態       :T1 > GS1000 = HD700
動態範圍:HD700 > T1 = GS1000


剩下的無法直接比出多少…所以用敘述的:

高頻特色:
T1:脆、亮、線聲細且多,有繚繞的空氣感。
GS1000:收放直接,顆粒感較重,刺激性較強。
HD700:亮、線聲細多,有繚繞的空氣感與滿滿拖尾的堂音。

人聲特色:
T1:清亮、帶暖聲底、聲音靠前、咬字吞嚥細節明顯。
GS1000:亮、距離稍遠、較直接的冷聲底、較劇刺激性、咬字細節有,但吞嚥較不明顯。
HD700:暖聲底、位置適中、咬字吞嚥細節較T1少。
人聲的厚度則是HD700 > T1 >GS1000

低頻特色:
T1:無低頻泛音,收放得很深也很快。
GS1000:鋪滿全頻段的低頻泛音,收放很快。
HD700:相對兩者,低頻較軟,收放較兩者慢,但不算慢。

看起來T1在素質上真的勝出許多…而且人聲我也覺得是三者最漂亮的…不過基於輕鬆聽的立場…其實我是比較偏向HD700靠攏的,如果以金屬、搖滾類來說GS1000絕對最佳選擇!但如果是以人聲多的流行、Jpop或是一些小編織演奏T1又幾乎無敵。但涉及到較大編織的原聲帶或交響樂,HD700就成了這個價位的好選擇。

基本上到這種價位的耳機,都有一定的雜食性,只是看需求與喜好來挑選…

以我現在有的設備來說:小編織演奏交給HD650、流行人聲交給DT1350,那剩下的大編織或許就是由HD700接任吧XD

星期四, 2月 07, 2013

蛇年Q!

















嗯~難得趕在蛇年之前可以畫完當年度的賀圖…
這中間好像跳惹好幾張??詳情請洽我的pixiv!(被打!
好啦不是重點…重點是預祝大家蛇年快樂!
好像還沒有人把蛇神畫成這樣的???
此圖參考為「瑪雅羽蛇神」「庫庫爾坎」。
可愛就好…所以庫庫爾坎在瑪雅人傳聞中,是一條公蛇也不太重要惹!(啥@口@!